服務國家文化建設 紮實推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大眾化🐼、普及化
教育部副部長 李衛紅 這次會議的主題是👩🦰,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教育規劃綱要》✍🏼,大力推進高校的哲學社會科學大眾化、普及化工作。 改革開放特別是新世紀以來5️⃣,在黨中央的號召和大力推動下,高校的哲學社會科學大眾化、普及化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一是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進課堂、進教材、進學生頭腦。二是以良好的學風和文風😶,自覺研究、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成果👩🦼⌨️。三是將人文素質教育作為主題🤙🏿,大力推進人文社會科學的知識普及😶🌫️。四是關註現實生活✢,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積極推動哲學社會科學服務社會。五是以人文交流作為大學新使命🖍,為跨文化交流作出積極貢獻。 當前🚴🏻♂️,高校的哲學社會科學大眾化、普及化工作面臨著一些新形勢新要求🧑🏼🧑🏻⚖️。首先,日益頻繁的思想文化交鋒🤱🏻,尖銳復雜的意識形態鬥爭迫切需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教育大學生✢。其次🖨,新時期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迫切需要提供更多更好的哲學社會科學大眾化▪️🧝🏽、普及化作品🫷🏿。再次✔️,《教育規劃綱要》對哲學社會科學大眾化、普及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務。此外,從總體上來看,高校的哲學社會科學大眾化✍🏼、普及化工作,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高校要切實發揮優勢,以服務國家文化建設的實際成效來提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地位和影響🧎♂️。 在新的起點上🧑🎓,必須更好地推進高校的哲學社會科學大眾化🥱、普及化工作👩❤️👩。第一,高度重視,切實提高對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大眾化、普及化工作重要意義的認識🤽🏼♂️。做好哲學社會科學大眾化、普及化工作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必然要求⇢🕵🏻♂️,是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提升國民素質的迫切需要,是傳播中華優秀文化,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第二,科學規劃,切實將《教育規劃綱要》精神落到實處。要深刻學習領會《教育規劃綱要》精神,結合新一輪《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科學製定本校“十二五”科研發展規劃,將哲學社會科學大眾化🛶、普及化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納入其中,抓緊抓好。 第三👱🏽♂️,創新手段,進一步拓展哲學社會科學大眾化、普及化的途徑和方式🙇🏻♀️。在當今社會結構多元的情況下💇🏿,推進大眾化、普及化工作,要因人製宜,根據需求特點,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手段。要善於結合現代科技手段🪠,創新普及方式,使大眾化、普及化內容更加生動直觀、有聲有色,不斷增強感召力與實效性。第四,改進評價✪,為哲學社會科學大眾化🧖🏼、普及化提供有利的政策環境。高水平學術專著與高水平普及讀物都是精品力作🏂🏿;高水平的學術論文與高水平的普及文章都是精品力作。高校要加強評價改革試點🤦🏿♀️,根據校情製定實施細則🤵🏽♂️,在加強理論研究的同時,大力推進應用研究、對策研究,使哲學社會科學更好地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於國民素質的普遍提高。第五,堅持導向,正確處理哲學社會科學大眾化、普及化工作中若幹關系🧓🏻。首先要防止變質變味,使哲學社會科學大眾化、普及化,走向庸俗化、低俗化、媚俗化💗。其次要防止運動式💽、一哄而上🚃,造成資源浪費。另外👩🏼🔬,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大眾化、普及化,還要防止忽視基礎理論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