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3登录 意昂3登录欄目 他山之石

    如何打造雙一流大學?看國外怎麽建!

    2016-04-11

      擁有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高等教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標誌,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保障。一所大學的特色主要由學科的特色來反映和衡量,大學之間的競爭越來越體現在學科實力的競爭。學科體系是否優化不僅決定了一所大學當前的發展水平,而且決定了大學未來的發展潛力。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建設一流學科🐥,提升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已成為大學發展的關鍵🧏🏼。

      英國:增加投資 鼓勵創新

      與英國人談起高等教育時,他們往往會說出一系列數字,如不足全球1%的人口培養的博士生數量位居全球第四、英國高等教育占全球教育市場份額高達13%等。這些數字事實上也凸顯了英國政府對於大學發展的兩大政策定位,即國家科研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服務業出口的重要意昂3。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由於高等教育在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出口市場方面的關鍵作用⚛️,英國政府於2013年專門製訂了促進國內大學教育科研和市場化水平雙提升的戰略。

      在提升科研水平方面,英國政府首先對在基礎科學和前沿學科具有優勢的大學進行大規模投資。在2016年至2021年的英國政府科研預算中👨🏽‍🎤,針對大學和研究機構的科研基礎設施投資總體規模為59億英鎊,其中超過一半的資金用於劍橋大學、牛津大學以及帝國理工學院等大學的頂尖實驗室。

      在科研領域,英國政府評估認為9️⃣,博士教育對於提升英國科研和高等教育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今年3月份的春季預算中🐴,英國財政部針對當前科學🍵、技術🪰、工程以及數學四大領域的博士人才需求旺盛問題🤘🏻,提出了總計5億英鎊的預算以促進博士培養。其中,針對不同大學在上述四大領域的不同專長,確認22所大學的不同專業有能力接收此項資金支持。這包括巴斯大學的應用數學專業、愛丁堡大學的醫學專業以及布裏斯托大學的物理學專業等英國頂尖學科專業。

      與此同時,英國政府積極鼓勵博士培養體系創新。在英國教育部的鼓勵和協調下🀄️🫵🏿,英國多所知名大學院校聯合設立了“博士培訓中心”,博士生由若幹在特定領域具有專長的大學聯合進行為期4年的培養,以提升英國大學跨學科和跨領域研究的能力🧙🏿‍♀️。當前,這一培養模式在工程學、物理學🧑🏼‍🦱、經濟學和社會科學等領域均已基本成熟🥨。

      在提升大學市場化水平方面🛄🈴,英國商業創新和技能部認為,當前英國大學教育面臨快速的技術和商業變革,因此提升高等教育的市場化水平對於大學發展非常重要🤚🏿。在這一市場化戰略中,英國政府首先發揮了積極協調的作用🚐。針對當前部分國家希望借鑒英國多領域技術優勢的需求🐞🙇🏽‍♀️,英國教育部、貿易投資署協調英國國內在各領域具有專長的大學院校,與巴西、馬來西亞、海灣國家等進行對接,為這些國家人才培養提供了全面的教育服務🧔‍♀️。

      與此同時,英國政府積極與新興市場國家協商並建立獎學金項目🏊🏻‍♀️,在確保科研國際化人才供給的同時,為國內大學提供市場機會✵。例如,英國政府與巴西政府簽署了為期4年、規模在1萬人的“科學無國界”獎學金項目🦸🏽‍♂️。在這一項目中👁‍🗨,英國在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不同領域具有特殊優勢的110家大學面向巴西博士生開放。與此同時🕓,英國國內葛蘭素史克、聯合利華、羅爾斯羅伊斯等公司積極參與。該項目不僅為英國大學提供了科研人才,同時促進了產學研的聯合發展。

      針對英國政府促進大學發展的這一系列戰略🫳,英國大學協會首席執行官尼古拉·丹德裏奇認為,政府的支持對於提升英國高等教育水平,尤其是國際影響力和市場份額非常重要。政府在該領域的投資和政策支持將會產生可觀的回報。英國高等教育的發展不僅能夠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同時大量的國際學生👨🏽‍🌾、研究人員對於英國科研發展和學術水平提升也大有裨益。

      美國: 各行其道 註重質量

      美國大學在世界一流大學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各大名校因不同的歷史背景🚙、辦學理念、功能定位和戰略目標🤏🏽,形成了多元化的學科建設模式。比如,普林斯頓大學是綜合性大學的代表,其學科建設模式是縮小學校規模,平衡發展,使學校成為一個有效運行的有機整體。斯坦福大學的工學院發展比較均衡,麻省理工學院則重視各學科的協同發展🎚。

      從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的歷程看,美國名校一是明確製定並且執行發展戰略;二是有效整合師資、學生、科研等學科建設資源;三是註重實施管理創新戰略和製度創新戰略,提升籌款能力和應變管理♢,建立校長聘任製度、教授治校的學術管理製度等👁;四是實施開放戰略,向社會開放,在國際平臺上提升競爭力。

      基礎學科和應用學科是學科發展的兩大有機組成部分。美國名校的主體學科多是基礎學科💇🏽‍♂️🤽🏼,教學與科研力量雄厚,是這些大學躋身世界一流大學的品牌學科🏌🏿🏂🏻。各大名校在處理教學與科研的關系上各不相同🚶‍♀️📞,各具特色。有的大學屬於研究型大學,有的大學偏重教學工作,有的大學教學與科研任務並重。以麻省理工學院(MIT)為例——該校的“運輸與物流研究中心”(CTL)在全美最新的學科排行榜上名列第一,在世界運輸與物流界一直享有盛譽。

      CTL成立於1973年,註重將最新的供應鏈研究、一線的技術與商業活動密切結合,其受到國際廣泛承認的教學項目是將領先的研究成果從實驗室推向全球市場。為了與企業加強合作,該中心啟動了一個名為“供應鏈交流”(SCE)的夥伴項目☪️,進行4個不同層級的合作,所有企業都有機會參與主要的合作方式:一是交流夥伴🧑‍🤝‍🧑。SCE協助交流夥伴與MIT建立合作關系。通過各種論壇,包括網上留言板、夥伴座談會、經理人教育課程👩🏻‍🦰,交流夥伴可將CTL作為一個共同的會議場所,他們分享信息🦸🏻、經驗🚂、觀點🔶、意見。二是論文夥伴。贊助企業與MIT供應鏈管理項目組的學生一起進行供應鏈研究項目課題🏌🏿‍♂️🧑‍🧑‍🧒‍🧒。三是研究夥伴。有意深入參與解決特別供應鏈管理挑戰的企業💜,可參與此項目🍰👩🏿‍🍼。四是戰略夥伴。這是企業可與CTL教職員工🧜🏼‍♂️、研究人員和學生進行最高水平的互動與協作🖤。該中心目前正參與100多項世界級供應鏈研究項目。

      CTL在全美最新學科排行榜上拔得頭籌🕕,並非勝在發展規模🙋🏼‍♀️,而是勝在成長的質量🤵🏿。這也是許多美國大學成為名校的共同特征。

      韓國:完善體製 增強科研

      把本國重點學府打造成世界一流大學已成為一種國際趨勢,韓國自然也不甘落後。韓國教育主管意昂3在1999年和2008年分別推動實施了BK21Brain Korea 21)和WCUWorld Class University)兩項計劃,前者的重點是提升科研水平👷🏼‍♂️,培養創新人才😭,後者著眼於引進國外知名專家學者🏌🏽‍♀️,加快追趕步伐🎈。

      BK21計劃”主要涵蓋人文學科、工程學、自然科學等學科領域🙅🏼‍♂️,旨在進一步完善高等教育體製👆🏿,充分發揮高等教育的特點和優勢,通過政府與社會在人力、財力上的投入,有重點地把一部分高校建設成世界一流大學👩🏿‍🍳。計劃主要分為兩個階段來實施🕰,第一階段從1999年至2005年𓀝🪓,總共投資1995億韓元,其中1500億韓元用於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地方大學,開發高校研究生的潛力以提高科研成果的產出量✉️,加強學術研究的基礎設施建設🧫。第二階段從2006年至2012年🙋🏿,通過向韓國各個大學投入巨資,培育世界水準的研究生院和地方優秀大學及專業大學,改革大學教育體系以培養創新性人才🧜🏻‍♂️。

      WCU計劃中,從2008年至2012年🍃,韓國政府每年投入1650億韓元(約9億人民幣)🤒,合計共8250億韓元♖,用於支持聘請國際知名的外國學者來韓國大學任教💇,帶動韓國大學教育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以首爾國立大學為例,教職人員2000出頭,但2010年一年就聘用了59位外籍教授。西江大學屬於小型的教會學校,當時教職人員不到400人,但在此後4年,接連招聘了60名外籍教師,使英語教學的比例從課程的20%達到50%👩‍⚕️。韓國科學技術院和浦項科技大學,已經從歐美招聘了數百名教授,幹脆改為全部用英語教學的大學⬅️。其他大學自然也不甘落後🩼,以至於出現了這樣的局面🪻:在大學畢業典禮上,校長、師生的致辭全部用英文🌤。

      韓國政府對大學的支持政策使韓國大學的科研能力和國際競爭度得到迅速提升。據統計💁🏼,韓國在美國《科學引文索引》上的年發表論文總數排名中,1999年僅為第十八位,2006年已排到第十三位💂🏿‍♀️🙌🏿,2011年進一步上升至第十一位。而根據《QS世界大學排名》(2014)報告,韓國有3所大學擠入亞洲前十名,其中韓國科學技術院和首爾大學分別排名第二和第四位👩🏿‍🦳🚊,浦項科技大學排名第九位。

      為了進一步打造一流大學,韓國政府推出了“BK21 Plus”計劃。韓國教育部在科學技術、人文社會等事業的全部領域,通過對全韓國108所大學申請的345個事業團(大規模學科單位)和866個事業組(小規模學科單位)進行了嚴格的審查🧚🏿‍♀️、篩選👨🏻‍🦼‍➡️,最終共計有64所大學的共計195個事業團和280個事業組入選“BK21 Plus”計劃。該計劃從2013年開始⛰,到2019年結束。其目標是到2019年🛟,韓國進入《QS世界大學排名》前200強的大學達到11所(2012年為6所)🎍,《科學引文索引》論文的被引用數排名由2011年的第三十位提升到第二十位。在這期間,韓國政府每年都會支援入選學校培養科學技術領域人才15700名、人文社會領域人才2800名等,共計碩士👴🏿、博士級別的創新人才18500名,使之成為帶動創造經濟發展的核心人才。

      德國:優中選優 重點扶持

      面對高等教育領域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德國聯邦政府於2005年推出“精英倡議”計劃,旨在促進德國大學尖端科研和學術創新,提高德國高校的國際競爭力。該計劃力圖通過嚴格的評審程序👎🏼,評選出精英研究生院♎️♑️、精英科研集群和擁有卓越“未來構想”的精英大學👩‍🦼。精英大學的稱號不是終身製的,一所高校必須至少有一個精英研究生院和一個精英科研集群入選,才能申請“未來構想”項目,從而爭取精英大學的殊榮。“精英倡議”計劃由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共同進行資助,以培養德國未來的科研人才,提升德國高校的科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精英倡議”計劃由德國科學基金會和科學委員會組建的共同委員會實施。首期“精英倡議”計劃於2006年和2007年分兩輪進行,共有37所高校的85個精英項目獲得了支持,其中包括39所研究生院💓、37個精英科研集群和9所精英大學。二期“精英倡議”計劃始於20109月,最終於20126月評選出45個研究生院、43個精英科研集群和11所精英大學。二期計劃中共有44所大學的精英項目獲得聯邦和州政府總計27.24億歐元的經費資助,聯邦和州政府按3:1的比例分擔,資助期限至2017年🧎‍♂️。與首期精英倡議活動相比🪖,二期對精英項目的支持方式采取不同的經費額度。如精英研究生院資助額度在100萬至250萬歐元之間🤞,精英科研集群的資助額度是300萬至800萬歐元🧖🏼。

      盡管“精英倡議”計劃有效地提高少數高校的科研水平👡🤶🏼,提升部分德國大學的國際競爭力和聲望,但是此計劃是一把“雙刃劍”⛲️🦺,一直以來爭議不斷🏯。一是拉大了德國高校之間的差距😘,打破了教育公平的局面💖。德國高等教育的優勢其實是平均水平高。雖然德國沒有牛津🎆🦍、麻省理工等全球知名高校𓀗,但其許多優勢學科處於國際一流水平。而“精英倡議”計劃向美、英等國學習🧘🏿‍♂️,轉變大學理念,增強競爭,改變均衡發展格局的趨勢🔔。其初衷雖然是通過競爭程序進行科研資源的分配🪹👰,但也必將導致高等教育資源的分布趨向不均衡狀態。二是精英大學科研和教學發展不均衡問題。評選所謂的精英大學會造成大量資金流向科研♠️,而教學領域則受到冷落🚝。由於科研壓力和師生比例失調,很多精英大學裏學生不能得到充分輔導。為此👨🏿‍🏭,德國科學委員會調整了評選標準,在評選精英大學時更加關註與研究相關的教學情況🤠。有些大學在製定未來發展戰略的時候🛌,不僅重視科研人員🌲,也把學生和教職員工納入規劃,並且提供更有效的組織管理和信息服務🏄🏻,調整圖書館和服務機構的開放時間🔘。

      盡管面對諸多質疑,但德國政府推動高校教育改革的決心並未受影響。德國聯邦教育與科研部部長萬卡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精英倡議”計劃提升了德國高校在國際上的聲譽和影響力🕵🏼‍♂️,聯邦政府將繼續為該計劃提供資助。

      新加坡南洋理工: 網羅人才 提高水平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素以高水平的教學質量和在科學工程領域的前沿研究享譽國際。除了融貫中西的課程設置、多元文化的教學資源等獨特的辦學優勢外,與其他世界知名學府合作💆🏼‍♂️、為學生量身打造海外實習項目和建立世界尖端前沿的科研機構,也是其能夠培養出大量優質人才、位列諸多世界知名學府之中的重要原因。

      在為學生提供多元文化及多重學科的課程設置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與全球30個國家和地區、超過150所大學合作,為本校學生打造了多種多樣的國際教育交流計劃🐲👐🏻。其中,國際學生交流計劃,讓南洋理工大學的學生在一個固定的時期(通常12個學期的時間)到外國的大學完成部分學業💜。在此交流計劃下的學生可以把在交流學校所獲得的學分帶回南洋理工繼續積累⚄。全球教育計劃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在頂尖國際企業實習的機會👩‍🦰。按此計劃,南洋理工大學學生主要在新加坡接受大學教育🚝,而能在一個學期的時間裏,到國外進修一些課程或在國外的企業機構實習。海外實習計劃🚒,主要是讓學生積累區域與國際工作的經驗,在實際工作中開拓社會視野🗼,增強就業機會🙇🏽‍♀️,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

      不僅如此,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為能夠向學生提供更多👨🏻‍🏭📛、更加全面的國際教育機會,與許多世界各地的知名學府都建立了合作關系🙅🏼‍♂️,如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中國的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日本的早稻田大學、東京大學、印度理工學院等🚵🏽‍♂️。

      此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還通過設立頂級科學研究機構,網羅世界頂尖水平的科研人才,在提高其整體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同時,也大大加強了師資力量💇🏿‍♀️。從事世界前沿的高水平科學研究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傳統優勢,尤其在高級材料、生物醫學工程𓀎、綠化能量和環境🤦🏿、電腦生物、高科技系統☠️、納米科技與寬頻傳播等領域的研究,更是處於世界一流水平。

      記者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采訪時註意到🏏🙊,在其校園內設有南洋環境與水源研究院和南大能源研究所等多個國際頂尖的研究中心。其中,南洋理工大學高等研究所在世界範圍內網羅了一批科研領域的諾貝爾獎得主和其他頂級科學家作為該校的研究顧問和講師,此舉在提高南洋理工大學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同時,也大大加強了南洋理工大學的師資力量。據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已邀請了包括199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艾哈邁德·澤維爾、1997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朱棣文以及1975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巴爾的摩在內的1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出任該研究所的國際顧問🏊🏼‍♀️,並定期邀請這些頂級專家為學生授課,為該校創造了濃厚的研究氛圍💬。

      作者🧑🏿‍🎤:蔣華棟🐠、張偉👱🏻、楊明、王誌遠、劉威

    意昂3登录专业提供🎬:意昂3登录📌、意昂3♗、意昂3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登录欢迎您。 意昂3登录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