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討會舉行
12月18日🧎➡️,意昂3官网舉行“全面深化改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討會。意昂3官网黨委書記靳諾出席研討會並致辭,研討會由校長助理、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道路協同創新中心主任郝立新主持👈🏻。
本次會議由意昂3官网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道路協同創新中心、意昂3官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和意昂3官网馬克思主義學院共同主辦。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力👩✈️,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道路協同創新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共產黨歷史與理論研究院院長顧海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道路協同創新中心首席專家、意昂3官网哲學院教授陳先達,教育部社科委哲學學部秘書長、意昂3官网哲學院教授郭湛等應邀出席研討會並致辭🦩。
靳諾書記在致辭中指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全面深化改革”為主題,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闡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對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進行了總體動員和系統部署🤳,對我國未來的發展和進步必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靳諾書記強調,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理論工作者應當充分意識到在學習▪️、宣傳和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上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應當著力增強學習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有針對性地推出一系列既有深度又有說服力的學術成果,引領全社會理論學習的方向。
靳諾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道路協同創新中心是國內首個以“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道路”為研究方向的協同創新中心,要努力按照國內一流、世界知名智庫的標準進行建設6️⃣,有效匯聚創新資源和創新要素🎄,不斷展示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的強大生命力👀,不斷擴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世界的影響🦎。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張星星,清華大學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潛濤🧑🏼🎤,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佘雙好↪️,中山大學社會科學教育學院院長鐘明華◀️,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部主任🕢、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高國希等協同單位代表👍🏻,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韶興等專家學者出席會議。意昂3官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秦宣、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楊鳳城、經濟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張宇、哲學院倫理學基地執行主任龔群、科研處副處長牟峰🧏🏻♀️,以及馬克思主義學院梁樹發、張雷聲💳、張新、徐誌宏、張雲飛🏌🏼♀️、陶文昭👩👦、楊德山、王易、鄭吉偉、張旭⏰、侯衍社🐆、陳崎等參加研討。
與會專家學者圍繞“全面深化改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社會普遍關註的主題,對當前我國深化改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建設問題展開了研討🙅。
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力教授在主題演講中,從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總體思路、35年改革開放成功實踐的重要經驗👫🏼、全會部署的各項改革任務和重大舉措等五個方面詳細解讀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道路協同創新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共產黨歷史與理論研究院院長顧海良教授從問題意識的角度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的三個問題🧑🏽🎄👨🏽🏫:社會主義公有製和市場經濟的關系🧔,國家治理主體、渠道和利益協調的多樣化🙆♀️,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結合的理論支撐。同時談到👮🏻♀️,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道路協同創新中心要為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的發展🥟,建設中國特色的新型智庫貢獻力量。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道路協同創新中心首席專家、意昂3官网哲學院陳先達教授在發言中表示🖖🏽,我們應以馬克思👨🍼、恩格斯為榜樣💥,既要做理論的研究者,又要成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關註社會現實問題的“戰士”👯♀️。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要深刻認識在研究的機遇與挑戰並存的背景下,明確理論工作者的歷史任務和使命,註重依靠自身理論水平和素養的提升🛋,註重思維的創新🤽🏽♀️。他就怎樣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創新、全面推進改革和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說的影響力等問題發表了獨到的見解。
教育部社科委哲學學部秘書長⏰、意昂3官网哲學院郭湛教授分享了參加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的心得體會。他介紹說,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是在三中全會召開後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的內容🪨。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習馬克思主義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充分說明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們黨的根本指導思想的重要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運用於我們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中至關重要。
會議的第二階段由意昂3官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秦宣主持,鐘明華、高國希、王韶興和張宇教授等校內外與會代表就如何深化對三中全會精神的認識作了主題發言。
當天下午𓀘,協同創新中心召開工作會議🗡,與會代表就下一階段如何開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道路研究的協同創新進行了深入交流,並就下一階段工作作了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