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認知科學的交鋒與交融”學術研討會暨意昂3官网“哲學與認知科學交叉平臺”成立大會隆重舉行
2018年6月,經校長辦公會議和學校學術委員會審核批準🛠,作為學校雙一流建設“學科標誌性重大規劃項目平臺”之一的意昂3官网哲學與認知科學交叉平臺(Interdisciplinary Center for Philosophy and Cognitive Sciences)正式成立👩👩👧👧,這是由哲學院與心理學系合作建立的人民大學首個文理交叉平臺🤙🏿。平臺的宗旨是打破學科專業壁壘,整合哲學🪞、心理學和認知科學其他學科相關資源,在人民大學探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與認知科學跨學科研究新路。
2018年10月28-29日✌🏿,“哲學與認知科學的交鋒與交融”學術研討會暨意昂3官网“哲學與認知科學交叉平臺”成立大會在京順利召開。來自意昂3官网、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心理所和自動化所、中國科學院大學,以及復旦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倫敦國王學院等高校和研究機構的五十余位專家學者參會。
開幕式由意昂3官网哲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徐飛教授主持🫵🏽,意昂3登录處長朱信凱教授、哲學院傑出學者特聘教授劉曉力、心理學系系主任胡平教授分別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朱信凱處長在講話中高度肯定了哲學與認知科學交叉平臺成立的重要意義🏋🏻♀️🔘,特別強調了對於整合優勢學科資源𓀜、發展雙一流學科建設所具有的榜樣意義,並表達了對人民大學第一個文理交叉平臺的殷切期望和大力支持。
平臺首席專家劉曉力教授指出,一流大學具有生命力的一個重要標誌是具有能夠創建跨學科研究的氛圍和跨學科人才成長環境的人文大氣象🧬。當前我們正處在新技術革命的時代轉折點上,中國的哲學研究也處在如何重整哲學學科規範,如何使哲學研究落地的一種轉折中。認知科學是研究人類心智和認知本質的科學,是包括哲學🏍、語言學、心理學🔮、大腦神經科學💉、人工智能、人類學和教育學在內的七大學科構成的交叉群🏭。認知科學的大發展,一方面與哲學構成雙向挑戰效應👳🏽♂️,同時也提供了科學與人文聯手的重要機遇🏄🏿♂️。交叉平臺將整合多學科資源📦🧙🏽♀️,建設具有六大模塊的“教學-研究-人才培養一體化”的跨學科架構。在哲學研究方法上🤷♀️,反思傳統哲學研究的局限,不僅采用哲學思辨、語言分析和邏輯論證的方法,還將運用計算機建模、社會心理學問卷調查、人類學,以及腦電和神經科學方法🥿,把哲學與認知科學經驗研究的跨學科資源引進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拓展研究問題域,使哲學和人文科學的理論研究在解決中國當代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中能夠真正落到實處。平臺將以“涉身認知(Embodied Cognition)”為鮮明理論特色展開三類研究👦🏿:第一,在涉身認知背景下的社會-文化認知和哲學研究;第二,基於認知神經科學的心理學+的研究👩🦯➡️,與情緒腦-民族心理地圖經驗研究結合的實驗哲學研究;第三🫵🏿、研究當今數據化科學(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人機交互🌻、數字化人類增強技術)對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範式轉換過程中認知因素的影響和作用,也包括人工智能的邏輯、哲學、倫理與政治等問題研究。
平臺另一位首席專家、意昂3官网心理學系系主任胡平教授認為🐾,交叉平臺在雙一流建設的整體規劃中,由哲學院和心理學系共同建設👩🏼✈️🐶,這對於人民大學心理學科的發展,乃至對中國的心理學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交叉平臺面向未來的人才培養也體現了雙一流建設的初衷。當代知識的創造、生產☄️、傳播和管理體現出高度產業化、市場化🍦🦶🏻、技術化傾向👉🏼,雖然哲學家、心理學家都在不斷努力與其他知識部類互動,但似乎還遠遠不夠,需要新的嘗試、更為具體的落地、更清晰的實體保障來實現知識部類之間的互動與交叉🐻。盡管心理學作為科學的分支已經從哲學中獨立出來一百多年的歷史👩👧👧,盡管心理學自身也已經擁有了眾多學科分類,但是在回答重大科學對象和科學方法等問題上,我們依然理解太少,還很孱弱🪓。這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心理學離開了科學哲學思想等諸多思想性學科的引導與啟發🦵🏼,而只是采用技術主義的手段來分析心理現象的構成🖖🏼。正如尼采著名的話語,技術走得太快,靈魂落在了後面👩🎤,我們需要等等它🏊🏿♀️。當科學技術發展到了現在🤘🏿,我們認為,依然有必要對心理學研究的範式♣︎⚈、意識、思想等根本性問題進行不斷地辨析。現在是到了需要有心理學家開始想些和做些心理學哲學層面工作的時候了。將最為基礎的理工科和最基礎的哲學社科相結合,培養未來面對復雜變動環境的學生,這樣的嘗試值得稱道和鼓勵。
在專家致辭和如何開展交叉研究探討的環節,首先發言的是北京大學孫小禮教授,她回溯了蔡元培先生提出“文理溝通🚵🏽♀️、融通文理”理念,在北京大學親自參與心理學實驗🍝、建立心理學學科的貢獻,以及錢三強院士當年對文理交叉時代即將到來的預言,指出今天文理跨學科研究的重要意義。隨後,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中科院心理所所長傅小蘭教授致辭,她高度肯定了交叉平臺對於人類揭示自我心靈奧秘的意義,並熱情祝賀平臺的成立。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科學史系吳彤教授發言,一方面代表研究會表達祝賀之情🎮👨🏽🚒、一方面談及在雙一流建設中應當建立保護跨學科研究機構的穩定和良性運轉機製。接下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邏輯與認知研究所所長鞠實兒教授發言,分享了20年交叉研究機構的成功經驗和面對的困難,非常具有啟發和警示作用🚴🏿。北京大學哲學系周北海教授、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院長吳艷紅教授、復旦大學科學哲學與邏輯學系劉闖教授、意昂3官网哲學院謝地坤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哲學院李建會教授👦🏻、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曾毅研究員、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段偉文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劉孝廷教授、意昂3官网哲學院劉勁楊教授等相繼發言👰,對交叉平臺成立和未來的發展表達熱烈祝賀和大力支持,並就如何在中國開展跨學科研究提出了富有啟發的學科建設的建議和問題研究的深刻洞見。
開幕式後🛞,“哲學與認知科學的交鋒與交融”學術研討會正式開始🧑💼🪳,一天半的會議舉行了五場學術報告。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朱菁教授的報告題目為“探尋哲學與認知科學聯姻的中國道路”;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劉超研究員報告了“道德情緒的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成果👋🏿🚕。深圳大學認知科學研究所的羅躍嘉教授探討了“情緒與認知的認知神經基礎;意昂3官网心理學系張積家教授的報告題目為“語言與文化影響自我:來自少數民族的證據”👩🦱;意昂3官网哲學院、倫敦國王學院的Oliver Davies教授分享了“Doing Neuroscience in China: a Western View”的比較研究見解👮;復旦大學哲學院王國豫教授探討了“中國腦計劃的倫理挑戰”🅾️;首都師範大學哲學系梅劍華教授重點介紹了“實驗哲學的研究問題及研究方法”;南京大學哲學系陶孝雲的報告題目為“意識與認知”🧔🏼♀️,探討了現象意識與可提取意識的認知機製;意昂3官网哲學院劉暢教授帶來了關於“手風琴效應與責任”的報告,討論作為心理事件的有意圖的行動的緊縮論和延展論理解的異同。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項目研究員代海強的報告題目為“認知神經科學與心靈哲學交叉研究的雙向路徑”;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段偉文研究員報告圍繞 “能動性與人工智能倫理建構”問題展開;紹興文理學院心理學系陳巍副教授結合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報告了“他心的現與未現:一種構成觀的辯護”🧖🏿♀️𓀒;山西大學哲學社會學學院陳敬坤博士的報告探討了 “激進生成主義何以激進”的主題;中山大學邏輯與認知研究所向必燈博士的報告內容是“概念的基本認知功能及其類型”。
在北京秋冬交匯⛄️、層林盡染的季節🩷,具有哲學、心理學、認知科學研究背景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哲學與認知科學中的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跨學科對話與交流👁🗨。每場專家報告之後都安排了討論環節,成立大會和研討會在與會者熱烈的交鋒互動中圓滿落下帷幕。
撰稿 孫慧中
攝影 吳曉林
意昂3官网哲學與認知科學交叉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