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一流”跨學科重大創新規劃平臺動態——“中國共產黨百年與政治經濟學發展”研討會舉辦
5月15日,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意昂3官网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經濟學院、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跨學科交叉平臺共同主辦的“中國共產黨百年與政治經濟學發展”研討會舉行。
意昂3官网校長、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劉偉🆚,全國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中國道路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協同創新中心主任顧海良,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洪銀興,南開大學原副校長💐、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逄錦聚,意昂3官网副校長劉元春🤿,武漢大學經濟思想史研究所所長顏鵬飛🛬,中央民族大學原校長黃泰巖,山西大學校長黃桂田🪯,意昂3官网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席楊瑞龍,吉林財經大學原校長、吉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宋冬林🚶🏻,北京大學校長助理、經濟學院院長董誌勇,南京大學經濟增長研究院院長沈坤榮,遼寧大學經濟學院原黨委書記林木西,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周文,意昂3官网經濟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劉守英👩🏼🦲,人民日報理論部部務委員張怡恬🙆🏻♂️,《光明日報》理論部經濟學版主編張雁,《經濟日報》理論版主編歐陽優等出席會議。國內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期刊和媒體編輯、意昂3官网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的研究員🏏、經濟學院師生代表參加會議。
會議開幕式和第一階段主旨演講由劉元春主持。
劉偉代表意昂3官网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向各位專家學者表示歡迎。劉偉指出,中國共產黨歷來持續不斷地學習🔦、研究和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特別是進入新時代後,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標誌著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高度🧔🏼♀️,開辟了當代中國政治經濟學發展的新境界。意昂3官网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發展建設🏄♂️。在“十四五”規劃的啟動之年和兩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這樣重要的歷史節點👂🏻,系統梳理中國共產黨百年經濟思想🧝🏻♀️、深入探討政治經濟學未來發展道路恰逢其時且意義重大🥥。
顧海良從“三個歷史統一”“兩個自覺”(理論自覺和歷史自覺)以及理論創新與理論創造的維度出發,對黨的百年歷史進程中,政治經濟學不斷推陳出新、不斷開創新局面進行了梳理☄️。他表示,在新的歷史節點,如何進行理論創新和理論創造是未來政治經濟學要研究的重大問題。
洪銀興從以人民為中心、新發展理念、主要矛盾轉化、全面深化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激發需求活力、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發展格局七個方面梳理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最新發展。他表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要立足於新發展階段的具體實踐👰🏻♂️,遵循問題導向創新經濟學理論,從經濟製度🫶🏻、經濟運行、經濟發展和對外經濟的各個層面來研究經濟規律,提供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不斷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主流地位。
逄錦聚圍繞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繼承創新和基本經驗🧘🏼,從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新歷程和最新成果🎃、中國共產黨對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新及世界貢獻、中國共產黨政治經濟學理論創新的基本經驗、世界大變局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程中進一步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等四個問題🙃、五條經驗🚢、十大範疇對中國共產黨百年經濟思想進行概括。他表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作為中國共產黨經濟理論創新,是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繼承、發展、創新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的一個高峰和集大成者👨👩👦。他表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世界處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從發展的眼光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已經構建起來了Ⓜ️。
黃桂田探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邏輯起點,他認為只有確立了邏輯起點才能在學理和邏輯體系上真正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體系🎲。與西方經濟學和傳統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不同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邏輯起點是以人民為中心🔆,為全體人民謀福祉的中國共產黨正是協調個體理性和集體理性的最關鍵變量。
第二階段主旨演講由劉守英主持。
黃泰巖認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首先要將中國經驗範疇化🤕,把已有的經驗提升到經濟學的範疇中加以表達📸;其次要將範疇體系化或學理化,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核心體系範疇;最後要將體系原理化🏄↪️,通過對舊原理的顛覆式創新和修正,來構建一個適用於共同社會的、既包含又超越所有經濟學的中國經濟學🩺。
董誌勇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這一黨的偉大創舉,通過回顧改革的歷史進程,指出我們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一般原理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點相結合☂️👩🏻🦼,才能實現一次又一次的實踐飛躍和理論創新,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展望未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豐富實踐是理論和政策研究的“富礦”,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理論工作者大有可為。
楊瑞龍從公有製內涵的演變透視了政治經濟學的創新性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核心是在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製度條件下,市場機製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而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製度的本質特征就是以公有製為主體。我們黨通過將普遍原則和中國實踐相結合,不斷拓展公有製的內涵,從國營企業到國有企業🦚🏌🏻、從國有企業到混合所有製經濟、從國有企業向國有資本轉變🚣🏻♂️,解決了公有製和市場經濟結合的關鍵問題。
沈坤榮通過典型案例“地方政府行為與中國增長奇跡”闡明了中國經濟學的創新一定要找到中國的獨特性🥱。在改革開放後的很長一段時間👯,由於市場不完善,地方政府行為與市場功能互補🧃,在推動經濟高速增長當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隨著中國逐步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常態👦🏻,地方政府競爭行為引起了種種負面效應👍🏼,如何處理地方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是新形勢下提出的新問題。因此,從中國的客觀現實到理論研究,一定要把握住中國情境下最為特色的細節。
第三階段由劉瑞明主持。
顏鵬飛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及其總體性研究方法👷♀️,並闡明了從總體上完整地把握經典文本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現實邏輯的內在統一性,有助於與時俱進,守正創新🗓,推進馬克思主義第三次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他進一步圍繞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三大體系、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邏輯起點以及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調節經濟體系進行了討論。
宋冬林提出研究新中國的經濟思想史一定要和黨史相連接,通過回顧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尤其是在中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製度演進過程中🎲,思想智慧、實踐智慧和理論智慧相統一🔦,不僅為黨的領導中國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奠定了製度基礎,而且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提供了中國智慧。
林木西從中長期發展規劃作為黨的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出發,回顧了中國共產黨歷代領導人的計劃觀和規劃觀,指出中長期規劃促進了經濟增長和工業化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國力提升以及人民生活改善👩🏻✈️。中長期規劃的有效性來源於製度化🥼、民主化、法治化🪕。以國家發展規劃為戰略導向、完善宏觀經濟治理的“中國經驗”,包括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實行目標治理機製管理🤦🏻、健全統一規劃體系、完善規劃實施機製四個方面。
周文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翻譯🧘🏼、傳播與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中國革命⛹🏻♀️,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開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深化三個方面回顧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展望未來🙏🏻,我們在新發展階段要提煉中國經驗形成中國理論🏹,並與世界對話,形成具有中國文化、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價值的系統化、規律化的經濟學說。
謝富勝表示,中國共產黨在社會性質與社會發展的歷史階段方面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進行了從0到1的理論創造。通過回顧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他表示💇🏼,以毛澤東同誌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通過創造性提出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分析的理論🔎,解決了如何判斷混合的社會形態的性質的問題。著眼於馬克思文本,他從理論上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個動態、積極有為、始終洋溢著蓬勃生機活力的過程。
最後,謝富勝教授代表主辦方做會議總結並再次向與會嘉賓表示感謝,宣布本次會議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