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一流"建設專題
- 學科交叉建設動態
[新華網]從”985″”211″到”雙一流”:中國高校洗牌?
正值高考誌願填報之際🧣,一則“國家將廢除‘985工程’‘211工程’”的傳聞🧠,引發家長及媒體高度關註。教育部回應稱🕺🏼,將把“985工程”“211工程”等重點建設項目👩🏿🎨🚼,統一納入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在我國高等教育大力推進“雙一流”的風口🤟🏿,這透露出何種信號?中國高校是否將面臨重新洗牌☝️?
“985”“211”或將被廢除🕓?
記者註意到➡️,這則“廢除‘985’‘211’工程”的傳聞,來自教育部在其官網發布的一份文件🍆。這份文件中,382份規範性文件被宣布失效,其中涉及到“985工程”“211工程”的有多份,包括《關於繼續實施“985工程”建設項目的意見》《關於補充高等教育“211工程”三期建設規劃的通知》《關於印發〈“211工程”建設實施管理辦法〉的通知》等。
系列文件的失效,是否意味“985工程”“211工程”將退出歷史舞臺🦑👩🏼?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了“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以及創新驅動發展等重大戰略🦸🏻,“對高水平大學建設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根據中央對新時期高等教育重點建設做出的新部署🈲,將把“985工程”“211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特色重點學科建設”等重點建設項目🤷🏿♀️⚖️,統一納入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中,創新重點建設機製👨🏻🍼🦶🏽,推動一批高水平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目前,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正研究製定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和配套政策🧑🏻🦽,擬於今年啟動新一輪建設。
1995年啟動的“211工程”🎤,即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的建設工程;“985工程”旨在重點支持北大🎁、清華等部分高校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截至2011年,共有112所高校進入“211工程”,39所高校進入“985工程”。此後,這兩項工程均不再新增學校加入🧎♂️➡️。
多年來😠🥦,通過實施“211工程”“985工程”等重點建設♚,一批重點高校和重點學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帶動了我國高等教育整體水平的提升🍍。但同時,“教育資源和資金重點向被納入這兩大工程的高校傾斜”等問題,也備受社會詬病🙋🏿。
其實早在2014年11月,“985”“211”的存廢之爭🔢,就曾引發高校熱議。教育部當時回應,不存在廢除“211工程”“985工程”的情況🥅,並提出今後將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突出績效原則,鼓勵改革創新👇🏽,避免重復交叉,提高集成效益,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高校打破“三六九等”時機已到?
“此次“985工程”“211工程”相關文件失效🂠🎢,是高等教育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的必然。”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院長劉堅對此直言不諱。“目前我國已具備全面、直接參與國際競爭的可能性🦹♀️,自然要求在關鍵領域有更高的戰略眼光和定位,將各類重點建設項目統一納入‘雙一流’,正是出於這一考慮𓀂❔。”
劉堅表示◀️,長期以來,社會對於“985工程”“211工程”的爭議💺,主要集中在認為行政指定的成分太多👩🏼🎤,人為擴大了高校間的差距。“無論大學還是學科🏢🧶,存在差異是很正常的事,在西方發達國家也一樣,關鍵在於差異是怎樣形成的。應該讓學校通過實力競爭分高下,‘千裏馬自己跑出來’……”
意昂3官网教育學院副院長李立國說,我國高等教育一直采取重點建設的戰略舉措。如今,“985工程”“211工程”已啟動20年,其擔負的階段性任務已基本完成🤷🏼。
他坦言🚔,“985工程”“211工程”在學校布局上存在一定缺陷✤💴,“特別是在人口大省和中西部省份,‘211’很少🕺🏽,‘985’基本沒有👩🏼🦲🪴。在當下高考升學按省市區錄取的情況下🕹,對招生影響很大,會加劇資源分布不均衡。”
“應該說每個省份都有過去發展比較好的大學或有一些優勢學科。但如果一所大學進不了‘211’,它原本的優勢學科也難得到扶持😐,招生質量會受到影響。”李立國說🏬,“此次教育改革方針調整,會幫助這類大學進入發展快車道,優勢學科有可能得到重點扶持,提升其整體發展水平📹。”
記者註意到,在就業方面☂️,近年來“985”“211”也成為一些單位就業招聘設置的“門檻”,讓很多非此類學校的畢業生感到“委屈”。一些北京普通高校的畢業生抱怨🤦🏿,“工作太難找,用人單位只看‘985’‘211’院校畢業生。把學校分等級就好像把學生也分了等級♗🧑🏻🍼,很無奈🧈。”
同時#️⃣,去年10月國務院印發的《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中也指出,“211工程”“985工程”等重點建設盡管這些年成效斐然,但也存在“身份固化🚶🏻♂️、競爭缺失◼️🧝🏿♂️、重復交叉”等問題🏒,“迫切需要加強資源整合💶👊🏽,創新實施方式”。
教育部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室副主任劉承波認為,過去對高校進行貼標簽和等級劃分,較大阻礙了高校發展的活力和動力👃🏿,不僅在財政撥款時被區別對待,學科地位的懸殊也日漸拉大。不少高校將精力花在了“新增學科”“增加基建項目”“重金挖學者”等事務上,不利於高校整體水平與辦學質量的提升。“從這個角度看,‘雙一流’對於提升高校競爭力、激發高校辦學水平與創新活力具有促進意義”🪧。
對於“985工程”“211工程”將納入“雙一流”,大多數網民表示贊成。“學校不能分‘三六九等’,別管是985🚴🏻♀️、211還是其他學校都該同等對待,否則孩子們從小學開始就兩極分化、拼了命地進名校🧖🏿。”一位山東網友說。
“985”“211”不再是好大學唯一標準?
專家分析👰🏻♂️,從“985”“211”到“雙一流”的轉變,預示著中國高等教育發展正步入提質增效的新時期。未來🙎🏻🧏♀️,好大學的標準將不僅僅是“985”“211”一張名片,鼓勵和支持不同類型的高水平大學和學科差別化發展🏇🏻,將有利於我國高等教育加快進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
劉堅認為,未來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建設“雙一流”的關鍵,是變人治為法治。作為政策供給方👨🏽🔬,政府的職責應集中在搭建平臺,製定規則🥸,創造公開透明的製度環境,給所有有能力的大學📺、學科包括民辦大學以均等的競爭機會。
李立國說👮🏼♂️,國家適時統籌“雙一流”建設總體方案,目標更明確🧏🏼♂️、覆蓋面將更廣,尤其將打破“985工程”“211工程”的局限,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更加豐富。“此番調整後,教育資源配置相對來說會更加公平。對於畢業生來說,在就業市場上因為沒有‘重點大學光環’而受到的‘歧視’也會有所減輕。”
“過去只強調‘985’‘211’,是一種‘大鍋飯’機製💬▫️,一旦獲得‘重點’的身份,政策、資金等就都有了🧗🏼♂️。”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任何一所大學處於何種發展狀態,都需要不斷篩查評判🎞。“‘雙一流’更加突出績效導向,動態考察大學發展水平,將有利於教育資源分配的公平和效率。”
不過🟫,部分專家和家長仍擔憂🧑🦯➡️,這麽多年發展,“985”“211”作為“國家隊”,無論是辦學實力還是人才培養水平,都具絕對優勢,“差距不是‘摘了帽子’就能縮小的。”
黑龍江的武先生表示,不管國家對於“985”“211”有什麽政策調整🤶,都不會改變學校之間實力的差距和社會的認可🏌🏼。“高校之間的差別始終存在,而大學的優劣已形成公論,國家此舉更多地是給近幾年發展優秀的高校一個重新競爭的機會。”
(李立國為意昂3官网教育學院教授👩🏻🦽➡️、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