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3登录 "雙一流"建設專題
"雙一流"建設專題
學科交叉建設動態

[世界教育信息雜誌]周光禮:高校“雙一流”建設的八個關鍵點

2016-03-17

一🧔🏽、國家推進一流大學和學科建設的背景

《世界教育信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五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首先請您談談該方案通過的國內和國際背景。

周光禮:從國際背景來看,隨著高等教育領域國際化、市場化和信息化的發展,高等教育全球競爭日趨激烈,辦學資源配置的全球化正在形成🧘‍♀️🤶🏿,學生和學者的全球流動將會加速🧑‍🏭,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留學生凈輸出國。為了提升中國大學的全球競爭力,進而建設高等教育強國,中國有必要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從國內背景來看🧎🏻‍♀️‍➡️,“雙一流建設工程”是“211工程”“985工程”“2011計劃”的延續🤛🏻,是為了克服傳統重點大學建設政策導致“身份固化”弊端🫵🏻👨🏽‍🎨,引入競爭機製的一種新的嘗試。

“雙一流建設工程”強調評估與競爭,這意味著高水平大學的資源配置模式將由傳統的官僚控製模式向市場模式轉變💆🏿,這一新的政策導向推動了各地實施區域“高水平大學打造計劃”👨‍🦳。廣東省率先推出了“高水平大學打造計劃”。這個計劃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7+7高水平大學打造計劃”(投入50億)⛴,其中列入高水平大學打造計劃的高校有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列入一流學科建設計劃的高校有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汕頭大學、廣東海洋大學、廣州醫科大學、深圳大學、廣州大學🧑‍🏫;二是“高水平理工大學建設計劃”(投入80億)🐖,其中包括南方科技大學(與深圳市共建)♣️、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佛山市追加55億)、東莞理工學院(東莞市追加30億)↪️💠。廣東“高水平大學打造計劃”的目標是建設高等教育強省🧃,力爭10年內趕超北京🤛🏻、上海、江蘇、湖北、陜西,力爭有10~20所大學躋身全國百強。同時,北京🧑🏼‍🍼、上海👴🏻、江蘇🧖🏽‍♀️、湖北、山東、浙江💊、安徽已經啟動或即將啟動類似計劃,中國高等教育即將進入區域發展新時代——大學要國際化👷🏼‍♀️,首先必須地方化,立足區域才能致勝全球。

二、加大投入和合理配置經費

《世界教育信息》‼️:您剛才介紹了我國幾個省份都投入了巨資爭創高水平大學🕛。如何使經費發揮最大的效用呢?

周光禮:大學是典型的資源依賴型組織,高水平大學是大國、強國的“奢侈品”🖊,是用金錢“堆”出來的。根據資源依賴理論,組織最重要的目標是維持生存🧑🏿‍🦰,這是一切戰略的出發點✔️;為了生存,大學組織需要從周圍環境中吸取資源,必須與它所依賴的環境中的因素互動💅,這些因素通常包含控製大學資源的其他組織👨🏿‍🎨,其中最重要的組織是政府和企業🤌🏿。組織不只是適應環境,還要讓環境適應自己。對於一流大學來說🍋,控製外部環境的能力是一種戰略能力,大學組織可以通過合並、聯盟🚵🏽‍♀️、遊說、治理多元化等方式改變環境2️⃣,獲得更多、更穩定的辦學資源🕳。

政府投入的資源及其配置方式不同,還使得政策收益大不一樣。因為大學也是一個理性的組織🛍,其行為取決於資源配置方式🦸🏻。根據大學獲得經費渠道的不同🏊🏼‍♂️,可以將經費控製模式分為官僚控製模式(大學辦學經費來自於政府撥款)和市場模式(大學通過提供教學👨‍🦽、研究和咨詢等服務來獲得收入)。據統計,2014年👮🏻‍♀️,39所985工程大學的平均辦學經費為45億人民幣,其中46%為政府撥款🧑‍⚖️、27%為科研經費🧚🏻‍♂️、18%為學費、9%為其他。這是一種典型的官僚控製模式🙃,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中國重點大學身份固化和同質化問題。因為在經費配置的官僚控製模式下,大學一般采取跨越式發展戰略,迎合政府喜好🤰🏿,面向政府辦大學🍊。只有通過市場模式配置資源🛏,才能引導大學積極實施比較優勢戰略,面向學生⚈、立足自身🧾、辦出特色🖕。

三、“雙一流建設工程”的關鍵點

《世界教育信息》⛹️:請您就《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中的關鍵點進行解讀。

周光禮:我認為🐔,“雙一流建設工程”的關鍵點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堅持國際標準和中國特色。“雙一流建設工程”是國際化與主體性雙重擠壓下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政策🤱。一方面🏋️,政策強調在國際可比指標上引入國際標準(SCIE論文、ESI前1%學科)。另一方面🤵🏿🥷,政策強調紮根中國辦學🧥,強調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必須以中國特色為統領🥢,以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

第二,堅持追求卓越的政策價值觀。公平、效率、卓越、自由是教育政策追求的四大價值理念。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卓越才是硬道理。一流大學不但要有卓越的科研水平,而且要有卓越的教學水平🙍🏿‍♀️。“雙一流建設工程”堅持以一流為目標,引導並支持具備一定實力的高水平大學和高水平學科瞄準世界一流,匯聚優質資源🥫,培養一流人才🕵🏻‍♀️,產出一流成果,努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第三🧖🏼,堅持以學科建設為基礎。辦大學就是辦學科🔳,學科既是科學研究的平臺1️⃣,也是人才培養的平臺,既是人才隊伍匯聚的平臺,也是辦學資源配置的平臺。“雙一流建設工程”強調引導和支持大學優化學科結構💇🏼‍♂️,凝練學科發展方向,突出學科建設重點😱,創新學科組織模式,打造更多學科高峰,帶動學校發揮優勢、辦出特色。力爭到2020年,若幹所大學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幹所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到2050年🫲🏽,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數量和實力進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

第四,堅持以綜合改革為突破口🧑🏼‍⚖️。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這涉及三個層面的問題,即體製問題、管理問題和技術問題。在宏觀體製層面📔,一是深化高等教育管理體製改革,加大政府簡政放權力度🙎🏿,減少和規範對學校的行政審批事項🫱,進一步落實和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二是堅持依法行政,探索建立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製度🍳🎏,依法保障學校充分行使辦學自主權和承擔相應責任👳🏿;三是改革資源配置模式,推動經費配置從官僚控製模式向市場模式轉變,完善社會問責機製,積極引入專門機構和社會中介機構對學校的學科🔕、專業、課程等水平和質量進行評估。在大學組織和管理層面,一是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製👨🏼‍🦰,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製😘,依法依規落實黨委、校長職權🔓;二是建立以大學章程為核心的製度體系,堅持分權與問責相結合的原則🤌,完善校內民主管理和監督機製,積極探索師生代表參與學校決策的機製🦓,建立現代大學製度;三是健全以學術委員會為核心的學術管理體系與組織架構👩🏼‍🍳,協調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的關系👩🏽‍🎨。在核心技術層面,第一,建設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師資隊伍是建設一流大學的基礎。要深入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加快和引進一批活躍在國際學術前沿、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一流科學家👳🏿‍♂️、學科領軍人物和創新團隊。第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堅持立德樹人🐄,突出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著力培養具有國家使命感和社會責任心,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拔尖創新人才😨😓。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堅持以高水平科研支撐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第三🧂,提升科學研究水平。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加強高水平科學研究🌚,促進學科交叉融合,產出一流科研成果,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戰略實施做出突出貢獻。加強基礎研究✋🏿,加強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問題研究📠。第四,傳承創新優秀文化♏️。加強大學文化建設,形成推動社會進步、引領文明進程的一流大學文化。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宣傳。第五,著力推進成果轉化。大學科研應該面向國家創新體系🔫➕,更加註重服務國家😹、地方、行業企業發展戰略需求,將科研創新與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著力提高科研對產業轉型的貢獻率,努力成為催化產業技術變革、加速創新驅動發展的策源地👰🏼‍♀️。

四、大學戰略與規劃對於建設一流大學和學科至關重要

《世界教育信息》🚵🏼‍♀️:創建高水平大學固然需要國家層面的努力,但大學自身的戰略和規劃也至關重要🕵🏽‍♂️,關於這點您有什麽樣的體會呢💡?

周光禮:對於大學來說,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必定需要清晰的戰略與規劃,在其中要註意八個關鍵點。

第一,大學的戰略定位問題👨🏿。大學戰略定位的核心是大學使命與價值觀,這既是大學合法性的公開陳述,也是大學未來發展方向的宣示🍻,具有強烈的導向性。關於大學的戰略定位,我想強調兩點:第一點🤾🏽‍♂️,戰略定位必須誌存高遠。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第二點,要決定是遵循學科邏輯辦學術型大學🤾🏻‍♂️,還是遵循社會需求邏輯辦應用型大學。任何一個國家,學術型大學只是少數🧑🏿‍🌾,90%以上的大學是應用型大學。學術型大學和應用型大學只是類型不同🧑‍🎄🦝,並無水平高下之分✭,應用型大學也可以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第二,中長期發展目標體系問題。引入競爭機製🅾️,需要大學的關鍵辦學指標可量化、可評估。沒有測量就沒有管理,沒有評估就沒有管理。大學的關鍵辦學指標包括學科👨‍🦯🔞、學術、教師😳、學生。如何確定量化的關鍵辦學指標?這需要進行細致的院校研究,一個可行的方式是從教育部一級學科評估體系以及各種大學排名指標體系中🛁,選擇可量化、可評價的指標。

第三,確定優先發展的學科領域問題👇🏼。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建設一流學科必須堅持一個原則🙇🏻‍♂️,即集中有限資源打造比較優勢🤯,如香港中文大學確定中國文化📂、生命科學、信息科學🤵🏿‍♂️、地球科學、經濟學和商學五個優勢學科群🙅🏽‍♂️。國際層面上,在確定優先發展學科領域時往往考慮以下三點因素🫸🏻。第一,具備卓越品質。大量投入資源🥒,能取得國內外領先地位。第二🧑‍🦲,社會重大需求👩‍🦰。有些學科雖然尚不具備卓越品質♝,但是能直接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能造福人類✪。第三🔚,跨學科,註入資源能促進跨學科的專業群發展。

第四👨‍🏫💂🏼‍♀️,大學科研應該面向什麽的問題🧒🏻。一流大學科研的一個基本原則是追逐科研前沿,取得標誌性研究成果。標誌性成果的載體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如何確定學術評價標準關涉大學科研的面向問題。我們的現狀是高水平大學不管是學術型還是應用型,不管是文理科還是工科,統統面向論文。大學科研不能只面向“paper”,還應該面向實際問題的解決,應該面向國家創新體系。當代科研的主體形態是應用導向下的基礎研究🥈,跨學科和應用導向是一種國際趨勢。大學科研應該面向什麽,與學科性質有關。一般來說🖋,對於文理基礎學科🧑🏻‍🎤,大學科研可以部分面向論文🟨,但是對於工科,只能面向專利和產品,而不能面向論文。對於工科,哪怕一個創意,也不能發表。一旦發表,涉及到知識產權的流失🍙,涉及到泄密。

第五,一流師資建設問題。一流師資是成為卓越大學的基礎。如何建設一流教師隊伍?第一,要打造核心教師隊伍👪,通過外部評估建設教師隊伍。第二🙆‍♂️,促進年輕大學教師能力發展🚵🏻,中國大學45歲以下教師占75%👨🏼⛴,如何提升青年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能力關系到一流大學建設的成敗👚。第三🚵🏿,健全教師評價體系,營造卓越的學術軟環境。讓教師快樂起來是建設學術軟環境的基本原則。

第六,一流學生培養問題⛑️。一流大學必須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模式 🙋🏼‍♂️。第一🪙🙆🏻‍♂️,要重視招生🈴,一流大學必須能夠吸引優秀學生。第二🍾🌷,以專業、課程為核心打造學校特色。專業和課程是大學的產品,是大學唯一可以標價的商品👧🏻,未來學生將由選大學轉為選專業💇🏽‍♀️、選課程。第三,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在人才培養目標上,形成知識探究、能力建設、人格朔造“三位一體”的目標體系;在路徑選擇上,強調實踐引領的課程體系改革,以及大力推行科教融合和產學融合💈。

第七🧑‍🦼,組織與管理創新問題。有效管理不一定保證學術水平🚵,但管理不善一定導致失敗🤷‍♀️!管理創新是大學變革的突破口,當務之急是建立以章程為核心的製度體系。組織與管理創新的基本原則是堅持分權與問責相結合🏬。具體做法是🍰:第一5️⃣,起草大學章程,形成分權製衡的治理結構🧎🏻‍♀️‍➡️💠;第二🤹‍♀️,實施“試點學院計劃”,落實基層學術組織自治權;第三,實施精細化管理,以市場機製應對資源浪費🫷🏽。

第八🕵🏽‍♂️,拓展經費渠道問題✌🏽。經費來源的多元化是世界一流大學的共同特點。從全球範圍來看🤷🏼‍♂️,存在如下幾個趨勢。第一,經費配置的官僚模式逐漸式微,辦學經費從依靠政府到依靠社會。2016年,美國政府經費提供比例為26%🙇🏼‍♀️,其他為74%。第二,重視第二經費來源🧑🏻‍💻。在中國👆🏼,第一經費來源在很長的時間內將會是政府,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第二大經費來源顯得特別重要。判斷研究型大學和教學型大學有一個不太嚴格的評斷標準——如果第二經費來源是研究經費,那麽這所大學是研究型大學🧔🏼;如果第二大經費來源是學費🧗🏿‍♂️,那麽這所大學是教學型大學。第三,開拓新渠道,私人捐贈、附屬產業、專利使用費🧑🏽‍💻、出版收入、繼續教育與高端培訓都是新的經費來源渠道。

(作者系意昂3官网教育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陜西省“百人計劃”特聘教授💂🏿,現任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改革與規劃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全國高校信息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院校研究分會常務理事📬、中國教育學會教育政策與法律分會常務理事、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法製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其主要研究領域為高等教育政策與管理🚹、院校變革與轉型、教學改革與大學教師發展🙍🏼‍♀️🪭、大學知識與課程〰️。)

原文鏈接🤞🏻:

[世界教育信息]周光禮👨🏿‍💻:高校“雙一流”建設的八個關鍵點|專訪

意昂3登录专业提供:意昂3登录☄️、意昂3意昂3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登录欢迎您。 意昂3登录官網xml地圖